高温之下 垃圾分类督导员的汗水交响曲 2024年07月19日  

  ■ 记者 刘嘉慧 实习记者 方昕宇 通讯员 郑乐源 周洁

  夏日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热浪与喧嚣,充斥着食物腐烂味和各种蝇虫飞舞的垃圾站更是鲜少有人愿意靠近。但有这样一群人,身着显眼的蓝色马甲,手持垃圾分类手册,穿梭在社区的各个垃圾箱点位,他们便是垃圾督导员。 

  垃圾督导员要做哪些工作?高温下工作是否更加困难重重?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穿上小马甲,拿着特制工具,当了一次“垃圾督导员”。

  垃圾站不断清扫才能保持整洁

  上午10点,天空万里无云,连空气都仿佛穿上了炽热的外衣,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了松木场社区91号垃圾站。 

  走进垃圾站,就可以看见一排整整齐齐的垃圾桶,标注着“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出乎意料的是,这里没有预想中的臭气熏天、蝇虫飞舞,垃圾箱的外壳也没有残留的垃圾和污渍。

  “我们时不时会用拖把和抹布清理垃圾桶和地面,只要脏了就擦,尽量减少臭味和细菌滋生。”垃圾督导员胡艳丽嘴上说着,手上也不停,挨个打开垃圾箱,用工具按压快要满溢出来的垃圾,缩小垃圾的占据空间。 

  胡艳丽向记者介绍道,松木场社区一共有16个垃圾站,配备了6个督导员,其中有4个站点的垃圾桶是定点开放,剩余12个是24小时全天开放。胡艳丽负责的便是河西71、91、94和天目路95号这4个站点。 

  点位与点位之间其实有着不小的距离,每天6点多督导员们就到岗,骑着电瓶车在社区里来回穿梭,不间断地巡检站点。记者到达现场之时,胡艳丽已经巡检了两三趟,脖子和脸上挂着汗珠。

  跟着老师,新手『垃圾督导员』上岗了

  向胡艳丽表明来意后,她表示十分愿意指导记者体验“垃圾督导员”这份工作。穿上蓝色马甲,记者接过胡艳丽递来的一根铝棍,与常见的夹子或钩子不同,这个“特制工具”的前端有一根长约五厘米的钉子。“用钉子既容易扎破塑料袋,还能把垃圾勾起来,很方便。”胡艳丽解释道。 

  “现在我该先做什么呢?”记者询问。胡艳丽掏出一把钥匙说:“我们先要把垃圾箱打开检查里面的垃圾分类和满溢情况。”原来,91号是定点开放的垃圾站之一,每天早上7点到9点,晚上17点到19点可以在此投放垃圾,其余时间垃圾箱都是锁着的,垃圾督导员每天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检查定点垃圾箱里的分类情况。 

  虽然在垃圾站闻不到什么臭味,但当记者打开桶盖,近距离直面满桶的垃圾时,一股异味还是扑鼻而来,时不时有几只飞虫萦绕在身边。 

  “夏天气温高,垃圾腐烂、细菌滋生都更快了,有点气味是难免的。”胡艳丽用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又拿来抹布把垃圾桶外壳擦了一遍。记者挨个打开垃圾箱检查后,欣慰地发现大部分垃圾都“待”在了恰当的“位置”。

  垃圾分类需要极大的耐心

  检查完91号垃圾站后,记者又跟着胡艳丽来到了94号垃圾站,这是一个24小时开放的垃圾站,时不时会有居民前来扔垃圾。 

  “阿姨,把电池扔到‘有害垃圾箱’,啤酒瓶是‘可回收垃圾’……”时不时要耐心地提醒居民正确分类。 

  “在社区的大力宣传下,已经有不少居民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但难免会有居民分错垃圾,或者不配合,因此督导员要在一旁及时纠正,并指导居民正确地分类。”垃圾分类专员程秀屏介绍道,“所以督导员要将各种垃圾分类知识烂熟于心。” 

  此时,又有位阿姨来扔垃圾,只见她把一袋扎好的剩饭剩菜直接扔进了“易腐垃圾”垃圾桶。记者立马叫住了她:“虽然这一整袋都是易腐垃圾,但是需要把剩饭剩菜倒出来,塑料袋单独扔。”听到这,居民阿姨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表示自己下次会注意,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体验期间记者发现,还是会有居民直接把包着塑料袋的易腐垃圾扔进桶内,看着浸泡在汤汤水水里的袋子,记者试图用钩子把袋子扯破,实现干湿分离。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屡屡失败,要么是袋子扯不破,要么是垃圾倒不出来,沉甸甸的袋子一次又一次地脱钩,看来这也是个技术活啊。 

  见状,胡艳丽接过工具,用力一扎、一提,没几秒种,汤水饭菜便都哗啦啦地倾泻而出。这个动作在胡艳丽工作的两年里,重复了无数遍,如今做来已是十分熟练。

  夏日里的分类工作困难更多

  到了11点,气温又升高了,在阳光的加持下,记者和胡艳丽的脸也变得红扑扑,汗水不停地从额头、鼻尖渗出,缓缓流到下巴。蓝色的小马甲虽然有很多孔洞,但材质并不透气,被覆盖的地方已有一片片深浅不一的水渍,身上也感觉臭臭的。周围的空气中,随着垃圾的逐渐累积,异味也越来越浓。 

  就在这闷热与异味交织的时刻,一阵突如其来的音乐声穿透了沉闷,逐渐靠近,最终定格在垃圾站的入口处。原来,是垃圾车来了。这时,胡艳丽熟练地接过钥匙,打开垃圾箱门,记者见状,与胡艳丽合力,将满载垃圾的桶缓缓推出,送上垃圾车。 

  紧接着,胡艳丽迅速把沾满水的垃圾箱内部清理一遍,把空荡荡的垃圾桶推入原位,关门、上锁,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 

  “垃圾车每天会来三趟,及时清理垃圾房垃圾,避免了大量垃圾在垃圾站堆积,产生恶臭、滋生细菌。”程秀屏说。除了督导员每日的清洁和擦洗,每个礼拜还会有冲洗车前来,对垃圾站进行深度清洁,彻底清除顽固的污渍与异味,确保这里始终保持着一份难得的清新与整洁。

  记者手记

  初观垃圾督导员的工作,我以为只是简单的站立与指导。但夏季的高温、闷热、加速散发的异味和滋生的细菌还是大大加大了垃圾督导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在闷热的室外,面对着络绎不绝的居民,每一句提醒、每一次纠正,也需要用极大的耐心。 

  我们看到干净整洁、没有蝇虫聚集的垃圾站,是因为督导员们把脏臭留给了自己。也正是因为他们的辛苦付出,垃圾分类工作才得以更有效开展,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得到提高,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得以减少,我们的环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