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3月14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湖故事(四十三)
黄龙洞寻踪(上)
孟珙
  黄龙洞是杭州一处比较冷僻的景点,位于北山之阴,即栖霞岭北麓的扫帚坞。你如站在黄龙体育中心的南塔上,向东南方望去,就能见到东起松木场西至东山弄的宝石山的背影,恰似一把扫帚,而黄龙洞就隐于其中。

  黄龙洞与佛、道两教有着极深的渊源和巧合

  据《淳祐临安志》,早在唐朝时,黄龙洞之地为“内侍黄氏园”。此处山腰上“有洞谽谺,深杳莫测”,旁有泉水绀凛,旱不枯而涝不盈。当地老百姓相传,这里每当夏天雨后,常有神物蜿蜒卧于松上,“其气茀茀然而色黄”,乃此洞中之黄龙也,因此称之为黄龙洞。

  不过,“黄龙洞”这个名字,远远不仅仅是这个传说那么简单。翻开历史,“黄龙洞”与佛、道两教有着极深的渊源和种种神秘的巧合。

  南宋嘉定年间,高僧慧开法师来到黄龙洞,并“卓锡”于此,“卓锡”就是将锡杖立在这里,指僧人在此居留。

  慧开是宋代临济宗的高僧,临济宗是佛教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据《增集续传灯录》,慧开,字无门,钱塘县良渚人,俗姓梁,从小喜佛,自幼出家,先后在安吉报国寺、苏州万寿寺、镇江焦山寺、金陵保宁寺等地为僧,慧开后来到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山顶的黄龙寺修行。这个黄龙寺就是临济宗黄龙派的祖庭,当年黄龙派祖师慧南法师就在此开宗。

  慧开最后回到故乡的黄龙洞,留了下来,不知是因为这个名字与南昌的黄龙寺相似,还是因为发现了洞里的“神物”——黄龙。也有种说法,说慧开来到了黄龙洞口,将锡杖往地上一插,忽然间雷声震地,怪石嶙峋的石缝间涌出甘洌的山泉,那条江西黄龙山的黄龙,已跟随他来到了这里。

  名将孟珙建护国仁王禅寺

  淳祐初年,位于江南地区的南宋行都杭州,出现了几次罕见的干旱天气,对社会经济和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损害。这时,出现了一位当时的大人物,在黄龙洞山脚下“捐金买地”,建造了一座寺院,即“护国仁王禅院”(宋刻“院”作“寺”)。

  所谓“护国仁王”,是佛界中的国王,以仁慈为旨,他誓为人世间消除七灾(旱灾、水灾、风灾、日月灾、恶鬼灾、盗贼灾和兵灾),保佑国土之内万民丰乐。在古代,全国各地有多座“护国仁王禅寺”。扫帚坞这座寺院的创建,得到了当时杭州老百姓的拥护和颂扬。

  那么捐资建寺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抗金和抗蒙名将孟珙。孟珙,是一位被忽视了的重要历史人物。据《宋史》“孟珙传”,孟珙(1195年——1246年),字璞玉,随州枣阳(今湖北枣阳)人,将门世家,其曾祖父孟安、祖父孟林都是岳飞的部将,父亲孟宗政亦为抗金名将。

  当时在北方,蒙古国南侵金国,金军节节败退,金宣宗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本来向金国俯首纳贡的南宋见状,便以各种理由拒绝给金国输送岁币。金宣宗对此十分恼怒,认为金军打蒙古不足胜宋军有余,于是不顾两线作战的危险,在嘉定十年(1217年)发动了侵宋战争。孟珙父子就是在这场持续七年的抗金之战中,成为南宋京湖战场的主要将领,父子二人在襄阳、枣阳等保卫战中均立下赫赫战功。

  在父亲去世后,孟珙独当一面,整顿、扩编了父亲留下的“忠顺军”,并开启“智勇模式”,挫败了金国打开入蜀通道的计划。最后,宋军在孟珙的率领下联合蒙古军,在蔡州(今河南汝南)彻底打败了金军,金哀宗完颜守绪自缢,金国灭亡。

  战争结束后,孟珙找到了金哀宗被烧焦的尸体,将其一分为二,一半归宋,一半归蒙。由此,孟珙立下了不世之功,一雪靖康耻、臣子恨,完成了岳飞等前辈的夙愿,给百年来受尽战争苦难的英烈百姓复了仇。

  金亡后,蒙古又对南宋虎视眈眈,孟珙在襄樊一带组建镇北军以防备蒙古南侵。孟珙就好比二战时苏联的朱可夫将军,成了“救火队长”,哪里危急就扑向哪里,由于其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为“机动防御大师”。

  祈雨圣地黄龙洞

  既然护国仁王禅寺是保佑国家百姓风调雨顺、远离各种灾祸的寺庙,那么请慧开来当家,是最合适不过了,因为慧开除了佛法高深,还有一项绝技,就是祈雨,每求必应。相传他承继了师父以默念《仁王经》祷龙求雨的本领。他的这项绝技,早在江西黄龙山时,就已远近闻名。

  淳祐七年(1247年),杭州又出现一次大的旱灾,宋理宗听说慧开能祈雨,便请他至皇宫选德殿中演法求雨。慧开祈雨之法与其他门派不同,不需要敲锣打鼓、烧香祭供等,只需静坐默念,自会感应。果然,就在当晚,大雨倾盆而至。理宗大悦,封慧开佛号为“佛眼禅师”,并赐金襕法衣及匾额。

  次年,杭州再次出现旱情,丞相郑清之亲自到黄龙洞,躬请慧开法师祈雨,慧开登坛跏趺而坐,默念《仁王经》,祈祷龙王降雨,不久,雨遂而至。郑丞相奏请朝廷,在黄龙洞侧建“护国龙祠”,封洞中黄龙为“灵济侯”,宝佑六年(1258年)又拨赐平江(今江苏苏州)官田三千亩。自此,黄龙洞成为杭州的求雨圣地。

  元至正末庚子年(1360年),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黄龙洞的护国龙祠和护国仁王禅寺毁于兵祸,寺废龙杳。在南山石屋洞修行的僧人祖吉募缘重建龙祠及禅寺,杭州百姓纷纷响应,不久寺庙重立,林木勃生。

  明洪武七年(1374年)六月,杭州又遇大旱,天久不雨,老百姓忧惶不安。祖吉和尚用前辈慧开法师的方法默祷求雨,果然雨下,但雨水还未下足。过了三日,又祷,雨足足下了三天,大大缓解了旱情。主政官当即下令通判王佐负责再次整修扩建黄龙祠,命教授徐一夔作记,使黄龙洞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明嘉靖八年(1529年),僧人明贵又重修过一次黄龙洞的祠庙。到了清康熙八年(1669年),杭州再遭天旱,知府嵇宗孟来到黄龙洞祷雨,又获甘霖,随后为黄龙祠和护国仁王禅寺做了修整及题额,并作诗纪之。

  此后,由于禅宗黄龙派一直未有名僧相承,逐渐衰落。黄龙洞的护国仁王禅寺也不例外,寺院日衰,规模缩小。清嘉庆八年(1803年),由正顺和尚主持修建过一次,至咸丰年间又毁。同治年间由僧人成方再次募建,至光绪七年(1881年)建成,此为黄龙洞护国仁王禅寺的最后一次修建。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像孟珙这样一位鏖战沙场的武将,为什么会在杭州钱塘门外的扫帚坞,出钱买地建造一座“护国仁王禅寺”呢?

  一是他有悲天悯人的家国情怀。他不仅在战场上对将士亲如子弟,还奏请朝廷,为战死的文武官员立庙,甚至还在战乱中创办书院,不以武备废文事。他不仅精通《易》,为了解敌人,还著有详细介绍蒙古鞑靼民族风俗的《蒙鞑备录》等著作,完全是一位儒将。

  二是孟珙中年以后信佛,号无庵居士。孟珙信佛缘于一件小事。据《坚瓠集》(清)中《陆生水生》一文说,孟珙驻扎在荆襄时,一天出巡,在汉江边遇到一渔民,相貌奇伟,手提一条大鱼避让在路旁。孟珙问其姓名和年纪,此人的出生年月日甚至时辰居然都与孟珙相同,孟珙觉得很诧异且有缘,于是就邀他一起回到军营里,准备给他个军官当当。没想到那渔民一口回绝,孟珙再三挽留,渔民死活不肯而去。自此孟珙看淡富贵名利,转向信佛。

  三是孟珙对佛法高深的慧开法师极为敬仰,并与之结为好友。孟珙对佛学颇有研究,在驻军公安县时,就经常与当地僧人法东应对佛法,并著有《无庵法语》一卷。孟珙与慧开也是以佛法结缘。慧开曾著《禅宗无门关》一书,记载了禅宗四十八则公案,孟珙不仅为此书题跋,还追加了第四十九则公案,成为禅宗经典,还流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还有多种版本与注疏。其中一篇《颂平常心是道》中,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偈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同时,慧开也对这位孟将军的丰功与胆略颇为欣赏,写诗为赞:“英雄盖世上将军,洞寇闻风丧胆魂。寸刃不施机莫测,看渠谈笑定乾坤。”

  淳祐五年(1245年),孟珙在扫帚坞建成了护国仁王禅寺,将慧开法师从黄龙洞请下山来,成为该寺首任主持,自此,洞、寺连为一体,慧开上山洞中参禅,下山寺里说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