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过社区“小围墙”西湖区探索街区治理新路径

  本报讯(通讯员 陈文文 翁蓉燕 丁珊)在城市的街区中,小区、商铺、企业、单位是支撑运转的细胞,一个个细胞的运转机制,决定着城市毛细血管的畅通。一直以来,如何将分散在街区的主体、资源形成有效合力,是城市治理亟待破解的难题。 

  西湖区正探索新答法:以文一路“民呼我为”特色街区、“西溪汇·烟火马塍”街区等6条街区为试点,通过党组织链接多元主体构建街区治理共同体,建成一套共建共治共享机制,让街区焕发新的活力。 

  在翠苑街道有关负责人看来,文一路“民呼我为”特色街区的画像非常清晰:企事业单位119家、沿街商铺517家,联建单位63个。翠苑街道组织街区议事3次,并通过10个24小时“善治服务亭”收集100余条需求和建议,形成“需求清单”和“供给清单”。 

  在文一路“民呼我为”特色街区,“民呼我为”实打实落在一件件小事中。如从翠苑一区走出的“民情三谈”议事机制,如今演变为街区各方主体参与的“翠言议事会”,最大限度凝聚街区治理合力,实现围墙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 

  前不久,文一路“民呼我为”特色街区召开一场议事会,城管、交警、翠苑一区、翠苑四区以及同德医院、栢翠银座等单位主体面对面议事、心贴心解难,这场跨社区、跨部门的“头脑风暴”,效果出人意料地好。翠苑四区社区有关负责人说:“经过协商,一区、四区、医院约400多辆车可以停在栢翠银座,既缓解了居民的停车难问题,又可以盘活车位资源、增加商场收入,是共赢的好事。” 

  街区资源“链”起来后,能产生1+1>2的效果。“西溪街道暑假将举办一年一次的‘小候鸟夏令营’,海洋二所的科普课程能向‘小候鸟’开放吗?”“没问题,我们可以为小候鸟专门安排一节课程。”这场对话,发生在西溪街道和海洋二所近期联建联席会议上。 

  全长约1.3公里的马塍路,周边省级单位林立,有海洋二所、省残联等共计10余家省级单位。以海洋二所为例,原本只与属地的文教社区联合开展活动,得益于街区式党建,科普资源跨过社区的“边界”,辐射至整个西溪街道。比如,面向“小候鸟”的文化大餐,也将常态化面向街道12个社区。 

  西溪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溪街道正积极打造“西溪汇·烟火马塍”街区党建示范带,通过建立“西溪汇”街区党建组织体系,与10家省级单位推出“服务科学+”“浙励助残·西溪汇”等10个省地党建联建品牌,为区域民生服务和经济发展赋能。横向盘活省地资源,纵向商铺握指成拳。马塍路周边136家餐饮、鲜花店等将成立商铺街区联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联合开展集市、积分兑换等活动,让居民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西湖区在探索街区式党建工作中,提出了360党建模式,即建组织、建阵地、建平台,推行六项机制,提供零距离服务。”西湖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每个街区从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创新路径、追求实效,如翠苑街道建立街区联合党组织,打造街区大网格,让“民呼我为”实践再深化;西溪街道发挥省地共建强合力,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畅通资源共享共融。 

  接下来,西湖区每条街区将立足于自身资源禀赋和基因特点,在基层治理的大文章中,为百姓谋利益谋幸福,绽放出不一样的“烟火”。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